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需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的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已达到38%左右,沿海城市发病率高于内陆地区,重工业城市高于轻工业城市。据统计,目前我国
抗过敏药零售市场容量在12亿元左右,市场潜力巨大。
品牌集中度高
抗过敏药是药店中等规模的一个品类,销售额约占门店销售总量的1%左右。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从抗过敏药的大类结构来看,全身性抗过敏药占据近80%的
市场份额,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对症治疗的局部抗过敏药占近20%左右的份额,近年来局部抗过敏药份额呈下降趋势。从剂型上来看,片剂和胶囊剂依然是消费者的首选,滴剂在市场上占据有8.6%的份额。
从全国市场来看,抗过敏药市场规模最大的10个品种,约占了全国90%的市场份额。在品类众多的抗过敏药物中,外资品牌占据热销品牌中的前五位。开瑞坦作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代表,有较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并且在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以及临床疗效、使用安全性等方面都比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有很大改善,
市场占有率较高。西安杨森在老的息斯敏退市后,2007年快速推出新息斯敏,通过各种渠道的广告宣传,很快取得成功,约占10%左右的市场份额。中美史克生产的伯克纳作为局部抗过敏药,自1988年进入中国后,在临床上取得了不菲的销量,但零售终端市场一直不愠不火,近年来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但依然稳坐畅销榜第三把交椅。
终端大有可为
巨大的市场空间、居高不下的发病率、高度集中的市场
格局使得抗过敏药物成为门店中最为畅销的品类之一。尤其是春夏
皮肤病高发季节,更是销售的黄金季节,门店应做好联合销售的准备工作。
目前,只有少数医院设立了变态反应科或过敏中心,专门诊治各种过敏性疾病,但在大多数医院,由于没有专门的科室,一些原本相互关联的过敏性疾病,只能被“分而治之”。因此,该类疾病的医院就诊率较低,这使得抗过敏药零售市场潜力巨大。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