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验、廉”一直是中医药引以为傲的特色,但是如今,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廉”已不复存在,很多人戏称其为“药你命”。在加重患者负担的同时,中药材持续涨价也重创了与之相关的各行各业,多种问题随之暴露。
“平民”摇身变“贵族”
以前比较便宜的“平民”中药,现在几乎都摇身一变,成了“贵族”。以川贝为例,老百姓常说的川贝炖梨的用量是每只梨配5克川贝,那么川贝炖梨的用量就是35元,10次就要350元。
常用中药材领涨影响大
近日,党参、黄芪、麦冬、山茱萸等引领了新一轮涨价潮,与去年同期相比,涨了不止一倍。和之前的涨价中药材品种不同,此次涨价的都是“民生”中药材。
据介绍,此次涨价品种中,党参、黄芪等都属于用途广泛、用量大的药材。例如党参,去年5月党参价格为每公斤15元左右,现在的价格为每公斤55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麦冬也由去年同期的每公斤50元左右涨到每公斤100元左右。中药材天地网统计数据显示,近3个月黄芪价格同比上涨过半,山茱萸价格则从去年年初的每公斤十几元涨到现在的60元,其价格还曾一度达到八九十元。
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进入2011年以来,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今年4月与去年4月相比,所监测的537种中药材中,七成以上价格上涨,个别品种涨幅甚至超过400%。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二国表示,中药材价格今年还将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且近期无降价趋势。商务部日前也发出预报,随着中药材厂家和企业采购旺季的到来,中药材市场需求量还将增加,中药材价格指数仍有上涨空间。
可能“吞噬”医改成果
在国家药监局发布的第三季度药品质量公告中似乎可以找到答案:日前,在国家和地方药监局的基本药物抽检中,不少
中成药因为不合格而被通报。强力枇杷露、小柴胡颗粒等中成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偷工减料,含量不符合规定。
据了解,我国的中成药,特别是那些进入基本药品目录的,都要接受政府定价。既然不能提价,那么只好在含量上“节省”了。对此,国家药监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深入开展基本药物的生产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药养医现象消失在即,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建立,相信不久以后,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会日益完善,医改的成果将惠及千家万户。在各级政府努力为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竭尽全力的关键时刻,这些不良企业的做法,有可能“吞噬”医改的成果。相关部门若不赶紧采取措施,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看得起病、吃不起药,或者吃得起药,疗效却失去保障的状况,那么,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也只能沦为一纸空谈。
亟待加强中药材行业调控
“又要马儿跑,还要不吃草”,显然不能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中成药生产企业对于不断增加的成本叫苦连连,有药企表示已陷入生存危机。另一方面,有人指责政府职能部门对中药材价格的监控缺失,企业借机哄抬价格,导致中药价格虚高。到底是谁在推动中药涨价?国家能不能给中药材定一个指导价格?
“中药材价格的难题就在于这个指导价如何定下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明确表示,“定价标准就需要有质量标准,但是中药目前就缺这个,这也是一直困扰中药材发展的命门所在。”但在投资者看来,中药材的投资价值方兴未艾,这种“无标准”正是获利的最好时机。
对于中药材价格波动问题,人大代表阎希军在今年“两会”上建议,“建立基本药物中药品种的药材战略储备机制,由国家设立药材储备中心,必要时由各储备中心组织实施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涉及的药材适当储放,抑制中药材价格的大幅波动,通过发挥各地方政府的作用,实施区域药材分级储存,逐步形成国家药材战略储备体系。”
此外,应大力实施中药材价格的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科学的药材定价体系,同时建立区域性中药材联盟,从而形成集群优势,达到稳定中药材市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