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商务部正式发布“十二五”《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该规划其中的一个新提法是,在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消以药补医的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周边药品零售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可率先探索医生负责门诊诊断,患者凭处方到
零售药店购药的模式。这意味着,基层医院的药房可以“退休”了,由社会药店取而代之。
基层医院处方或流向连锁药店
作为接管
医药流通后,商务部对医药零售终端进行的最大一次分切术,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的比例被要求在2015年达到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被要求由目前的1/3提高到2/3。
60%这一目标相比此前提出的原目标70%,虽有所下调,但由于规划明确鼓励基层医疗机构的处方流向社会连锁药店,业界普遍认为医药零售终端市场重新洗牌将是大概率事件。
国药控股高级研究员干荣富告诉记者,探索社区医院的处方流向社会连锁药店,是国家鼓励门诊处方流向社会药店的第一步。商务部有意要引导
医药商业终端做大做强。经过一系列的整合,最终有可能会医药商业区域龙头旗下的连锁药店执行社区医院药房的部分职能。
上述目标的实现,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连锁药店要完全履行社区医院药房的职能,对药店的要求很高。依照国外的经验,社区医院的急诊用药通常是自己出,门诊用药则由外面的社会药房配。未来,我国或有可能会借鉴这一做法。
零售药店话语权有望增厚
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数据,全国39.42万家药店的年销售规模现为1739亿元,百强连锁药店2010年销售总额逾655亿元,百强连锁药店的集中度仅为37%。另外,此前一个摆在社会零售药店面前,阻碍其发展的,还有一座政策“大山”。依照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机构零差率销售的政策,各地政府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填补基层医疗机构实施零差率销售后形成的收入窟窿,但社会零售药店却从一开始就被排除在了享受补贴的范围之外。为此,一些社会零售药店被逼走上了卖高毛利的贴牌药品的路子,一些药店甚至卖起了快消用品,而这些路子显然不利于社会零售药店自身长远的发展。
此番新的“十二五”规划,正式提出探索“医生负责门诊诊断,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的模式,无疑让社会药店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 依照规划,为方便患者凭处方到
零售药店购药,商务部已经要求各地加快赋予所有符合条件的药店处方药销售资格。支持零售连锁企业和其他具备条件的零售药店申请医保定点资格,扩大基本
医疗保险定点药店覆盖范围,逐步提高社会零售药店在药品终端市场上的销售比重。
零售终端整合潮呼之欲出
据记者了解,药品零售领域的并购整合案事实上早已悄然展开。一位接近国大药房有限公司的业内人士透露,作为中国医药集团零售终端的整合平台,国大药房已经在积极寻觅合适的对象,以期完善终端网络。而并购的最终力度则将视国家政策而定。
有迹象显示,近年来,国字号社会连锁药店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国大药房和桐君阁大药房背靠母公司上市展开了强势扩展,上海华氏大药房等国字号药房也在进入新一轮的上升通道。
此外,民营社会连锁药店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整合潮做准备。除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海王星辰外,排名全国老四的老百姓大药房目前也传出上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