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采正式结果发布
(6月28日)下午,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公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的通知》——经过3天的公示期后,上海阳光采购网正式公布中选结果。
此前据央视新闻的报道,全国患者有望于2021年10月使用上中选药品。
6月23日,第五批国采拟中选结果在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正式公布,不过5天,第五批国采就迎来了最终的中选结果。
据赛柏蓝核对,与拟中选结果相比,正式版的第五批国采结果并无变化——共61个药品采购成功,148家药企的251个产品获拟中选资格,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最高降价98.3%。
具体来看,贝朗医疗、利奥制药、梯瓦、赛诺菲、印度太阳药业、田边三菱、GE医疗、葛兰素史克等10家外资企业的11个产品中选,138家国内企业的240个产品中选——一方面,外资中选企业创历次集采最高;另一方面、齐鲁、科伦、扬子江等国内头部制药企业的表现依然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两个产品有大型跨国仿制药企业入场分羹。一个是印度太阳药业中标的比卡鲁胺片,一个是以色列梯瓦成功拿下的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值得注意的是该品种的原研药企也通过颇有诚意的降幅顺利中选了这一品种。
根据第五批全国药品集采文件的规定,中选药品的采购周期最长可达3年,采购量最高可至约定采购量的80%。
具体来看:
4家及以上企业中选的品种采购周期为3年(1家或2家,1年;3家,2年;4家及以上,3年),4家及以上中选的共享约定采购量的80%(1家中选50%,2家中选60%,3家中选70%)
其中,阿奇霉素注射剂、氟康唑注射剂、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莫西沙星滴眼剂、替硝唑口服常释剂型、头孢呋辛注射剂、头孢曲松注射剂、头孢他啶注射剂、头孢唑林注射剂型、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型、布地奈德吸入剂等11个品种,每一档比普通集采药品的采购量减少10%。
不过由于注射剂本身的市场体量较大,大品种云集,且采购金额占比较高,预计上述品种最终的采购量将仍然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和以往几批集采不同的是,《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选后供应品种清单》提出了一个新情况——“带▲的品种,若中选企业不满足该品种采购目录内所有规格,其所缺规格的首年约定采购量不计,残缺规格的价格联动方案另行通知”。
据赛柏蓝统计,涉及上述情况的品种有: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碘海醇注射液、碘克沙醇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 Ve)6个。
这些品种会否迎来新的价格方案,赛柏蓝也将保持关注。
第五轮集采新变化
和以往几批次国采不同的是,随着集采的推进,一些新的变化和信号也值得关注——如外企参与度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趋缓、企业的报价趋于理性、资本市场对于企业中选开始给出好的反馈、药企面临的价格压力有所降低。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阿斯利康、辉瑞等不少原研药企,由于不敌国内仿制药企业的价格优势,对于国采的态度仍然倾向于选择性参与甚至战略性弃标。
对于这些跨国药企来说,他们不得不逐渐选择转战零售渠道,并针对这一渠道的特性去调整推广团队和相应的推广策略。此外,全公司层面的原研药剥离,甚至架构调整也是可能的动作。
与此同时,长期培育创新药这一利润增长点,并通过参与每年一次的国谈寻求推动产品进入公立医院市场,成为了不少跨国药企的常态化动作。
众所周知,虽然很多中选品种在单价降低的情况下,不得不面临采购数量大幅上升,但采购总金额下降的局面,部分品种甚至直接跌出公立医院销售额TOP20——如,阿卡波糖片、瑞舒伐他汀钙片、恩替卡韦分散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
但是多数中选的上市药企在公告中还是提到了不少中选国采的积极效应——比如,华海药业就提到,药品集采在执行上要求医疗机构优先使用集中采购中选品种,并确保完成约定采购量。
本次拟中选产品价格与原价相比有一定程度下降。若后续签订采购合同并实施后,将有利于该产品快速打开国内销售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公司制剂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对公司未来经营具有积极影响。
可以说,国内头部仿制药企业积极参与国采,并持续扩大在仿制药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成为远期趋势。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不得不积极转型以维系自己的一席之地。
回顾前五轮国采可以看到,2018年12月至今,国家集采已开展了五批,共218个品种中选,平均降幅最小在50%,最大在59%,而最高降幅均在90%以上。
五批国采涉及市场容量达2200亿元,占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化学药品采购金额的30%。
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逐渐推进以及每轮集采结果的落地,倒推到企业、产业身上,产生的连锁效应无疑是深远而彻底的。
文章来源:赛柏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