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进行遴选。
此后,安徽、江苏等地先后发布省级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分别明确了“双通道”定点药店的设置要求:原则上确保县(市、区)域内国谈药品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至少各配备1家。
从政策的导向来看,未来定点零售药店与定点医疗机构将互为补充,形成供应保障合力,成为医保谈判药品的两个重要供应途径。
“双通道”政策密集发布使DTP药房再次成为焦点。事实上,不管是“老三系”,还是上市公司,抑或是省属国有企业,最近几年都在积极布局DTP药房。可以确定的是,国家级的指导意见会在各省迅速落地,原布局较广的DTP药房将率先享受新一波的政策红利。
不过,如果DTP药房仍然按照固有的药店思维去经营,或将导致方向性缺失。纵观行业,DTP药房在经营中最易犯下以下三个错误。
第一,方向不聚焦
DTP药房的重心理应围绕新特药物进行延展,处方外流类药物不应纳入DTP板块新特药管理。目前上市的新特药物和既往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过度依靠原研合资的时代已经过去——五年前,罗氏、杨森、礼来等合资企业垄断整个市场;两年前,百济神州、豪森、齐鲁、恒瑞等国内企业逐渐凸显优势。
纵观国内企业,通常仿制药与创新药齐头并进。就创新药而言,2021年的市场表现让人眼前一亮,诸如荣昌生物的注射用纬迪西妥单抗、注射用泰它西普(泰爱),华昊中天的优替帝(优替德隆注射液),和记黄埔的索凡替尼(苏泰达),亚盛医药(广州顺健)的耐克替尼(又称为奥瑞巴替尼),北京诺诚健的奥布替尼片(宜诺凯)等新药快速上市,为DTP药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而在仿制药、生物类似药赛道,齐鲁、豪森、恒瑞、正大天晴等国内巨头处于领先地位。如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原研药物是安维汀,而目前已知的生物类似药包括齐鲁制药的安可达、山东博安生物的博优诺、信达生物制药的达攸同以及即将上市的恒瑞医药等。
可以看出,不管是创新药还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未来国内企业都会成为主力选手;此消彼长之下,原研药物的市场份额必将进一步下滑。那么,DTP经营者在合作对象的取舍上必须进行深入思考。
“变身”高级冷链配送员
目前DTP药房的业务重点大都停留在高级冷链配送层面,主要原因是,DTP药房所经营的药品多围绕抗肿瘤药物进行延展,对相关领域相对陌生,无谓是专业知识储备还是后续学习方面都显得吃力。
因此,目前DTP药房提供的所谓药学服务也主要停留在用药档案收集、用药周期统计及患者随访等初级层面,而无法涉及更为专业的治疗方案管理/干预、用药效果评估等内容。这也是导致目前DTP药房经营局面尴尬、职业价值低微,只能充当“高级冷链配送员”的根本原因;相应地,如何提升DTP药房的专业底蕴和专业形象,成为所有从业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术业不专攻
在实际运维中,DTP药房的专业服务人员中仍有大量的“非专业”人士,《我DTP药房肿瘤药学服务能力现状调研》一文曾针对DTP药房执业药师的专业背景进行了调查(见附表)。
透过调研数据不难看出,化学与制药工程、药物分析、生物科学类与生物工程类等,与药学专业关联度并不太高的执业药师,普遍进行着非常专业的药事回访。除此之外,实际运维中可能还存在非执业药师进行药事回访的情形,试问如此怎能体现专业性?
药事回访的专业性或将在1—2年后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间也将因此而拉开层次。如何在赛道起点便建立优势,同样是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药店